在各類實驗室中,低溫恒溫浴槽為眾多實驗提供穩定、精確的低溫環境,掌握其正確使用方法,能讓科研工作如虎添翼。
開啟使用前,需將低溫恒溫浴槽放置在平整、通風良好的實驗臺上,確保四周無雜物遮擋散熱孔,保障散熱順暢。仔細檢查浴槽內部,清理雜質、灰塵,保證循環介質(通常是水或其他不凍液)的純凈,避免堵塞管路或影響熱交換效率。連接好電源,注意電壓匹配,接地良好,防止漏電風險。
注液環節至關重要,緩緩倒入適量的循環介質,液位需控制在浴槽標識的合理范圍內,既不能過高致溢出,也不能過低影響制冷或加熱部件散熱。對于有進出液口的浴槽,要確保進出口管路連接緊密,無滲漏,且流向正確,形成閉合循環回路。

實驗室低溫恒溫浴槽開機后,通過控制面板設置目標溫度。初次使用時,建議先設置接近室溫的值,讓浴槽逐步降溫或升溫,避免溫差過大對設備造成沖擊。開啟攪拌功能,使介質均勻受熱或冷卻,攪拌速度適中,過快易產生湍流,過慢則溫度不均。若配備制冷功能,壓縮機啟動后,密切留意其運行狀態,有無異常聲響、振動,一旦發現,立即停機檢查。
實驗過程中,將待測樣品或實驗裝置妥善放入浴槽,確保全浸沒于介質中,且固定穩妥,防止碰撞浴槽內壁。持續監控溫度,若出現波動超出允許范圍,及時排查原因,可能是介質揮發、環境熱量交換失衡等,適時補充介質或調整環境溫度控制。
實驗室低溫恒溫浴槽使用完畢,先關閉加熱或制冷開關,讓浴槽自然回溫至接近室溫,再關閉攪拌與電源。拔出電源插頭,清理浴槽,排空介質,擦拭干凈,為下次使用營造良好條件。定期維護時,檢查溫控元件、攪拌電機、壓縮機等關鍵部件,清理冷凝器、過濾器,確保浴槽性能始終如初,精準服務每一次實驗。